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重大突破!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时间:2020-03-19 点击数量:

近日,科学技术部、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批准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建设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是我校继去年5月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后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校在超声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正式迈入了“国家队”,实现了重庆市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零的突破。

 


 

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1988年创建的重庆医科大学超声生物学效应研究课题组,距今已有32年的发展历史。实验室定位于聚焦超声治疗(微无创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坚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以高能声学和聚焦超声外科两大科学问题为主线,围绕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等方向开展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人工智能、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超声治疗的数字化解剖、数字化病理、数字化治疗,力争形成超声治疗的中国(全球)方案,继续抢占国际微无创医学研究高地,保持我国在超声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实验室先后获批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2年)、超声医学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2年)、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超声分子影像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14年)、教育部微无创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                            

 
在30余年的发展中,实验室汇聚和培育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等在内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并于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实验室科研团队坚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任务,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了《微无创医学丛书—子宫肌瘤》、《实用超声治疗学》、《超声治疗学》、《超声医学》等专著,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级奖励。                    

经过多年积累,实验室先后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等系列聚焦超声治疗设备,已经在2800余家医院成功应用,并出口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治疗各类患者200万余例,开创了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增强了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2019年,在重庆市政府、市科技局、市教委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及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和重庆市部市会商、专题协商、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等程序,正式获批成为我市仅有的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这既是对王智彪教授及其团队在聚焦超声外科领域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鞭策和鼓励。              
实验室建设运行期间,学校将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严格落实依托单位建设和管理职责,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努力推动实验室建设成为区域内组织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促进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好对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医学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服务于人民健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问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启动以来,科学技术部已在医学、生物、工程、化学、材料、地学等6个学科领域,布局立项了40余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